全縣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39所,其中小學116所,在校生7.3829萬人,專任教師4107人;初中23所,學生3.6928萬人,專任教師2254人。
近年來,賓陽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廣西教育強縣”為發展定位,深化教育改革創新,貫穿教育教學主線、安全穩定底線和師德師風紅線,全力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義務教育事業邁上發展快車道。2024年以來,賓陽縣獲評為南寧市2022年縣域基礎教育質量督導評價結果優秀。縣教育局2023年度分別獲得南寧市、賓陽縣績效考評一等獎,在2024年南寧市中學(中職)共青團公開課大賽榮獲優秀組織獎。縣學生資助服務中心榮獲2023年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自治區考核優秀等級。《光明日報》、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網、學習強國、網易、南寧日報等各級媒體多次報道賓陽縣教育工作亮點。 ???
一、堅持黨建引領凝聚合力,品牌效應更加凸顯
始終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推進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動和黨建引領、書記帶領“雙領”工作,開展領導干部上講臺講課活動,打造“校園黨旗紅”品牌,推動學校黨建和業務融合并進。深化“大思政課”建設,組織廣大青少年開展“我是接班人”等主題活動,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全面從嚴治黨,扎實推進黨紀學習教育,開展“書記講黨員聽”專題紀律黨課,推進清廉學校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9個學校黨組織分別獲評全區中小學校四星級、三星級黨組織,和賓彰泰小學螞蟻中隊和鳳凰小學等學校4名隊員獲全國少工委頒發的五星章;蘆圩完小在全市中小學校基層黨建工作會上作經驗交流;《賓陽縣“五個強化”促進學校思政教育提質增效》獲市委宣傳部《宣傳思想信息》選用;我縣教師參加全市思政課優秀論文評選獲一等獎2篇、二等獎5篇、三等獎3篇;團課《“團”聚青春力量,鑄牢民族之魂》參加市級比賽獲一等獎,縣教育局獲優秀組織獎;2024年“希望閱讀”主題活動暨全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示范活動在賓州鎮恭村完小舉行。
二、夯實基礎教育發展基點,優質教育持續擴大
統籌規劃城鄉學校建設,投資10013萬元實施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項目76個,建筑面積61847平方米,城西小學2024年秋學期投入使用,新增學位1890個;深入推進學區制管理和集團化辦學改革,強化城鄉對口幫扶和一體化辦學,保障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教育公平。持續落實“雙減”政策,抓好五育并舉,推進“雙減”常態化制度化;全縣52家學科類培訓機構已注銷50家,機構壓減率為96.15%。
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五育融合成效斐然
賓陽縣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持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賓州鎮六明完小被評為南寧市中小學校德育特色校。2024年全縣6860名學生被評為南寧市三好學生,603名學生被評為優秀學生干部,2名學生標兵、2名學雷鋒標兵、5名特長生。在科技創新領域,我縣學生參加2024年世界機器人大賽南寧錦標賽,在VRmaker 人工智能創意挑戰賽項比賽中,我縣選手從小學組22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包攬冠亞季軍,鳳凰小學廖鐘橋同學勇奪冠軍,蘆圩完小廖銳琪同學獲亞軍,鳳凰小學覃帥博同學獲季軍;在Super AI超級軌跡賽項中,賓陽中學施凱文同學獲高中組季軍;在Robot Dream互聯社區賽項中,民族中學王云楷、梁雙市獲獎初中組最佳創新獎;同時組織賓陽中學、黎塘鎮荷城小學等多所學校參與南寧市機器人暨創客比賽,以及全區青少年機器人比賽,蘆小蒙明臻等同學榮獲一等獎,賓陽中學、荷城小學榮獲優秀學校獎;在南寧市航空航天模型比賽中,榮獲一等獎9人、二等獎10人、三等獎13人。全年參加自治區、南寧市各項體育競賽獲第一名20個,第二名15個,第三名18個,古辣鎮中心學校跳繩隊勇奪全國、全區青少年跳繩公開賽三分鐘十人長繩八字跳冠軍,參加南寧市運動會田徑比賽榮獲6金8銀8銅的好成績。參加南寧市第二十五屆中小學藝術節比賽獲獎44個獎項,其中金獎5項、銀獎17項,銅獎22項;露圩中心校節目《壯家三月三》獲2024年全區小學生壯語才藝表演賽一等獎。優秀少先隊活動課《奮勇爭先 感受非遺炮龍》獲自治區優秀獎。賓陽縣開展多樣活動解決家長暑期看護難題的案例入選廣西首批“雙減”優秀典型案例;中華鎮中心學校的優秀案例入選《廣西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匯編》;黎塘鎮第一完全小學、黎塘鎮中心學校、黎塘鎮第四完全小學等學校案例被評為2023年全區中小學家庭教育主題活動優秀案例。
??四、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教育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深化基礎教育教學主線。建立健全課堂教學改革推動機制,將課堂教學改革成效納入學校綜合考核和校長評價內容,激勵引導全縣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緊盯課堂教學中的難點堵點問題深化改革。一是推動品質課堂建設。制定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品質課堂”建設方案,通過建設教研示范基地學校、實施全員大練兵大比武、開展“雙減”“雙新”專項課堂教學研討、組織“品質課堂”優課例評比等,探索建立“ 集體研備——團隊打磨—課堂展示—課后反思—專業評議—專題講座—專家指導”的教研模式,推行校本教研范式,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2024年在自治區、南寧市大練兵大比武活動中獲得自治區級一等獎1個,市級一等獎3個,二等獎10個,三等獎6個。二是推動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A類實驗區改革。實施“初中語文五程序單元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讀寫共構,提升民族地區高中生語文學習力的實踐研究”應用研究,在6所小學、7所初中學校開展“五程序單元教學模式”適應性、本土化研究和應用實踐工作。目前,全縣小學學段初步形成了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科學整合單元教學內容的“和合課堂”143課堂教學模式,初中學段初步形成了新課標背景下“教學評一體化”單元課堂教學模式;初步形成初中八年級上冊7個單元教學案例集,小學五年級上冊8個單元教學案例集。三是加強課題研究。出臺《賓陽縣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等次評定辦法》,以課題引領推動課堂教學改革,通過激勵評價機制促進全縣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質量提升。2024年共收到區級課題申報10項、市級課題申報59項,目前區級結題4項、市級結題15項、縣級結題105項。四是開展作業管理機制工作研究。立足課堂和學生實際,通過精細化作業設計、個性化作業布置和作業量適度控制等措施開展作業管理機制研究,進一步推動了教育“雙減”政策落細落實。《“四措并舉”為“雙減”落地賦勢賦力賦能賦智》及賓州二中等學校教學改革論文獲《南寧教育》刊登。
加快推進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構建“互聯網+教育”支撐服務平臺,根據《賓陽縣“三個課堂”建設與應用實施方案》等方案,建立數字資源應用多元推進機制,推動“信息技術+教育”常態化。一是投入890萬元建成賓陽縣教育城域網,并與廣西電子政務外網互聯互通,為教育教學提供快速穩定、綠色安全的專用網絡服務。投入1050萬元,為我縣普通高中配備教學一體機、計算機、精品錄播室、心理咨詢室等設施,進一步提升高中學校的信息化教學環境。二是推進“三個課堂”應用實踐。通過“聯校網教”的方式集中開展“專遞課堂”應用實踐,以鄉鎮中心學校帶村委小學及教學點、城區學校帶農村學校、強校帶弱校等,組成“1+1”或“1+N”聯校,幫助農村學校開全開足開好課程。目前,全縣配備有主講端設備的小學共35所,已全部以“聯校網教”的方式開展常態化線上授課。三是多渠道提升教師數字素養。以賽促訓,在南寧市中小學信息科技學科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練兵大比武中獲一等獎2人、二等獎1人、三等獎4人;在南寧市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優秀課例評選中獲二等獎2人、三等獎8人;在南寧市教師信息素養提升實踐“研訓賽”活動中獲二等獎3人、三等獎3人。同時,先后開展“同步課堂”設備各項應用操作培訓和“三個課堂”應用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培訓,共培訓骨干教師31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