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譚湘光織錦展示館及非遺傳承基地揭牌成立,標志著賓陽壯錦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邁上新臺階,更好地滿足賓陽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鄉村振興。縣委書記梁展凡出席揭牌并致辭,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輕工處處長曾祥平出席并致賀詞,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春亮主持揭牌儀式。
梁展凡指出,賓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享有“千年古鎮”“百年商埠”“中國炮龍之鄉”“廣西小五金之鄉” “廣西書法之鄉”“廣西特色藝術之鄉”等美譽,“賓陽壯錦”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近年來,賓陽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論述和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將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傳承保護地方歷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挖掘非遺資源潛力,積極開展非遺保護工作,建立了國家、自治區、市、縣四級非遺名錄保護體系,打造10個非遺項目傳承基地,成功申報縣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39項,縣級以上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獲批59人,越來越多的歷史文化資源“活”起來,有力推動本土優秀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工作更上新臺階。
梁展凡強調,文化遺產彌足珍貴,保護傳承任重道遠。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和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為非遺的繁榮創造了優良的發展環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譚湘光織錦展示館的成立,凝聚了廣大非遺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為我縣非遺傳承人搭起了非遺傳習、文化傳播、學術研究和市場推廣的良好發展平臺。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非遺傳承人要倍加珍惜黨和人民給予的關愛,倍加珍惜新時代的難得機遇,大力推進非遺保護和傳承,加快賓陽文化基因解碼,不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為南寧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添磚加瓦、增光添彩。
據了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譚湘光織錦展示館及非遺傳承基地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壯錦為核心,以“織錦歷史文化交流、傳統技藝展示、古今產品對比、研學交流”為核心功能,通過多媒體展示、實物展覽、現場演示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現壯錦的歷史淵源、制作工藝、藝術價值及現代應用,不斷探索和實踐非遺文化與現代教育的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曾德好 李夢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