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連日來,縣委書記梁展凡、縣長廖偉行、縣政協主席麥陽明等縣領導分別開展教師節走訪慰問活動,向全縣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勉勵他們要不忘立德樹人初心,切實肩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9月8日,梁展凡深入部分學校開展教師節慰問活動,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全縣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線的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和節日祝福,強調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厚植愛國情懷,涵養高尚師德,勇擔育人使命,奮力推動全縣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慰問中,梁展凡先后到賓陽中學、縣特殊教育學校、賓陽高中、賓州四中開展慰問活動。每到一處,梁展凡都實地察看了校園環境,詳細了解學校的辦學特色、師資隊伍建設以及教育教學開展等情況,向大家表示崇高敬意并送上節日祝福,勉勵他們繼續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做學生歡迎、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
在看望慰問優秀教師代表張魁榮時,梁展凡與他親切交談,關切詢問他的工作生活情況,并對他長期以來潛心教書、靜心育人的奉獻精神表示肯定,鼓勵他繼續秉持立德樹人初心,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揚勤奮敬業、吃苦耐勞的精神,發揮好先鋒模范、傳幫帶的作用,培養、引領更多的優秀教師出成果、出效益,不斷在教育教學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慰問中,梁展凡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銘記歷史、開創未來,把從抗戰精神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切實轉化為推動全縣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為教育強縣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梁展凡要求,要切實關心關愛教師隊伍,持續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全力保障教師合法權益,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要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各學校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辦學特色,用心用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辦好讓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優質教育。??(曾德好 ?陳琪麒)
▲9月9日,廖偉行先后深入開智中學、黎塘鎮中心學校、黎塘二中、永武小學西校區等學校開展教師節慰問活動,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線的全體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與誠摯的問候。
在開智中學,廖偉行看望慰問教師代表和優秀教師黃桂文,詳細了解學校辦學歷史、師資力量、教學管理及今年高考情況,對廣大教師扎根講臺、默默奉獻、潛心育人的精神表示高度贊揚,希望學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持續優化教學管理,努力打造一支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為全縣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慰問中,廖偉行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肩負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要始終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努力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廖偉行表示,縣委、縣政府將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持續加大教育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深化教育改革,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廣大教師營造更好的育人環境、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游錦偉 ??晏?清)
▲9月9日,麥陽明深入賓陽蘆小、古辣中學、古辣鎮平龍村委學校及馬界村委學校開展教師節慰問活動,向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每到一處,麥陽明都與教師們親切交流,詳細詢問教學安排、學生培養等情況,并實地查看校園教學設施與生活環境。
慰問中,麥陽明對馬界村委學校困難教師陳樹獻克服困難、堅守在鄉村教育崗位上的無私奉獻精神給予高度贊揚。他強調,要積極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關心關愛教師群體,尤其是鄉村困難教師,切實為他們解決好實際困難,不斷提升教師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教師們安心從教提供堅實保障。(陳琪麒)
▲9月9日,縣委副書記潘蔭文先后到縣職業技術學校、思隴中學、思隴鎮中心學校開展教師節慰問活動,向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廣大教職工致以節日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并看望慰問了困難教師林祥國。慰問中,潘蔭文希望廣大教師要弘揚高尚師德,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扎實的作風投身教育教學工作,為助推我縣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李夢旭)
▲9月10日,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春亮先后到中華鎮育才村委學校及老盧村委教學點開展教師節走訪慰問活動,向堅守在基層、奉獻在基層、奮斗在基層的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祝福,并看望慰問育才村委小學困難教師鄧著書,希望老師們主動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需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晏 清)
▲9月8日,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韋定杰先后到鄒圩中學、鄒圩鎮白山小學開展教師節慰問活動,希望廣大教職工永葆教書育人情懷,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助力賓陽教育事業再上新臺階。(陳琪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