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轄區民營企業在2023年第一季度復工復產工作中取得“開門紅”,賓陽縣人民法院黎塘法庭不斷延伸司法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優化法治營商環境,讓法律引領和保障工業高速發展,讓企業形成有問題找法、有困難靠法、有糾紛依法律解決的“找、靠、依”強工業三部曲。
送法上門,讓法槌敲響廠房。黎塘法庭圍繞矛盾糾紛特點因地制宜設立特色黎塘工業園區巡回法庭,工業園區巡回法庭是工業園區法官工作站的升級,在合理設置巡回辦案點和訴訟服務點的基礎上把法庭開進廠房、開進車間,讓企業在“家門口”開庭。同時邀請企業員工、社區工作人員、附近村民參加庭審旁聽,既可以減輕企業訴累,進一步貼近企業、貼近員工,也是一次送法進企業的普法活動,真正實現了園區企業與法院之間的“法治直通車”。
勇挑重擔,一企業一法官。黎塘法庭黨員法官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由黨支部書記牽頭,組成先鋒隊,主動對接企業,落實定點聯系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到轄區企業走訪,做到“一企業一法官”,詳細了解企業目前生產運營工作和職工安全保障等方面情況,通過“把脈問診”找準企業司法需求,結合審判實際為企業在疫情期間的合同訂立和履行、勞動用工、訴訟維權等方面提供法律咨詢,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目前已為黎塘工業園區91家規上企業掛上“法庭+企業聯建公示牌”,用實際行動因地制宜聚焦企業發展“全鏈條”上的法律“盲點”,為掛牌企業提供法律咨詢80余次,主動擔當起服務企業的金牌“店小二”。
多方聯動,建立“1+N”多元解紛機制。黎塘法庭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法庭工作,堅持“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主動與當地政府、派出所、司法所、工商所、工業園區周邊村委、工業園區管委會等對接,建立訴訟與非訴訟工作聯絡機制和“1+N”多元解紛機制,以“調解優先,審判結合”為原則,盡力尋求合理的糾紛解決方案,促進基層矛盾早發現、早化解,提高糾紛化解效率,節約民營企業司法資源和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