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假冒偽劣食品風險提示
?
為進一步凈化農村食品安全消費環境,遏制假冒偽劣食品流通,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賓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現就農村地區常見假冒偽劣食品安全風險提示如下:
一、重點防范的假冒偽劣食品類型
(一)“三無”食品
風險行為:“三無”食品是指無生產日期、無產品質量合格證、無生產廠家的食品。這類食品往往沒有經過嚴格的食品安全檢測,可能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
提醒:購買食品時,請選擇有正規生產經營資質的商家,仔細查看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等信息,確保食品來源正規,不購買來源不明熟食、散裝食品。
(二)不合格肉制品
風險行為:加工、銷售病死畜禽肉、來源不明肉、未經檢驗檢疫或檢疫不合格肉,用雞鴨肉冒充牛羊肉等。
提醒:購買生鮮肉,注意查看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動物檢疫驗訖合格印章、肉品品質合格印章,警惕顏色異常(如發黑、發綠)、氣味刺鼻、異常低價的肉制品。
????(三)“山寨”食品
風險行為:仿冒知名品牌商標(如“粵利粵”冒充“奧利奧”“康帥傅”冒充“康師傅”);篡改生產日期、虛標成分(用香精勾兌卻稱“純天然”);夸大宣傳,普通益生菌粉宣稱“降血糖”,廉價保健品吹噓“抗癌延壽”。
提醒:購買食品時,注意查看包裝上的商標、生產廠家等信息,警惕宣稱“治病”“延壽”的普通食品,保健品需認準“藍帽子”標志。
????(四)違法“特供酒”產品
風險行為:包裝或宣傳中使用黨政機關和軍隊“特供”“專供”“內供”等圖案、字樣、標志性建筑,仿冒知名酒類商標,實際多為小作坊勾兌劣質酒或無證生產假酒,甲醇超標或非法添加,易引發中毒。
提醒:不輕信“內部特供”“軍用專供”等虛假宣傳,正規渠道購買酒類;查看酒瓶標簽是否標注真實廠名、廠址、生產許可證編號等信息。
????(五)過期食品
風險行為:過期食品可能已經變質,食用后容易引發食物中毒。
提醒:購買食品時,仔細查看包裝上的保質期,確保食品在保質期內。
(六)其他嚴重違法行為
風險行為:非法添加工業原料,有毒有害物質,如用工業明膠做果凍、甲醛浸泡水產品保鮮;濫用農藥獸藥,蔬菜農藥殘留超標,養殖水產濫用禁藥等。
提醒:若食品呈現異常色澤(如過白、發綠)、刺鼻化學氣味(如酸腐、刺激性異味),或口感異常(如彈性過大、久煮不爛),立即停止食用,并封存問題食品、保留票據向有關部門舉報,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二、選購食品注意事項
(一)正規渠道有保障。消費者應到正規商店或超市購買食品。警惕不具備經營資質的商家出售的食品。在購買食品時,應索要并妥善保管購物小票、發票等憑證,適當保留產品包裝和剩余產品。
(二)細認名稱辨真偽。食品名稱是辨識“山寨食品”的要素之一。消費者在選購時,應仔細辨別食品名稱,認準正規企業生產的產品。
(三)標簽要素要齊全。按照相關國家標準和法規要求,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的預包裝食品標簽標識應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貯存條件、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代號等。預包裝類的“山寨食品”有可能存在上述要素缺失、造假、混亂等情況。消費者應仔細辨識食品標簽標識的上述內容,不購買、不食用包裝無標簽或標簽信息不全、內容不清晰的食品。
(四)科學常識助辨別。消費者要警惕配料表與營養成分表明顯不符的情況。如配料表中含有牛乳、奶粉等蛋白質原料,而營養成分表中蛋白質含量卻為0g/100ml(或0g/100g)。
若發現或不慎購買到假冒偽劣食品時,要做到:
1.留存信息。問題食品樣本(保留包裝、剩余食品);購買憑證(發票、收據、支付、記錄);商家信息(名稱、地址、購買、時間)。
2.及時處置。及時撥打12315或12345投訴舉報熱線向市場監管部門反映。
?
賓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