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健康體重?
體重是反映人體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體重異常(過重或過輕)易引發多種健康風險:
體重過重: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病率;
體重過輕:導致免疫力下降、營養不良及器官功能衰退。
科學評估方法:
體重指數(BMI) = 體重(公斤) / [身高(米)]2
18–64歲成年人:健康BMI范圍為 18.5–23.9;
65歲及以上老年人:理想BMI范圍為 20.0–26.9。
二、如何進行體重管理?
體重管理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倡導全體居民踐行以下健康生活方式。
(一)膳食管理:均衡營養科學配餐
食物均衡多樣:以《健康生活方式核心要點(2023)》為指導,多選擇低能量、營養密度高的食物。主食可增加全谷物、粗糧的攝入,減少精白米面。保證每餐有新鮮蔬菜,適量吃水果,優先選擇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魚蝦等,選擇低脂或脫脂奶類。
烹飪方式健康:多采用蒸、煮、涼拌和快炒等方式,少用油,避免煎、炸等烹飪方法,以減少油、鹽攝入。
進餐定量控時: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控制用餐時長,早餐約 20 分鐘,午餐或晚餐約 30 分鐘。避免吃宵夜,晚上九點后盡量不再進食。
少食深加食品:選擇奶及奶制品、新鮮蔬菜水果、原味堅果等,避免高油、高鹽、高糖的深加工食品,不喝含糖飲料。
(二)科學運動:強化消耗提升體質
保證日?;顒樱?/span>兒童青少年每天應進行 1 小時以上的中等或高等強度運動,如慢跑、跳舞、游泳等。對于長期靜坐或伏案工作者,每小時要起來活動 3 到 5 分鐘。
有氧抗阻結合:以中低強度有氧運動為主,如步行、騎自行車等;以抗阻運動為輔,如舉啞鈴、拉彈力帶等。兒童青少年還可每周在校外進行 3 次增強肌肉力量和骨健康的運動,每次 30 分鐘為宜,隔天進行一次,中間可穿插 60 分鐘的籃球訓練或健美操。
(三)行為管理:睡眠心理協同干預
保證充足睡眠:不同年齡階段對睡眠時長的要求不同,如小學生不少于 10 小時、初中生不少于 9 小時、高中生不少于 8 小時、成年人保證每日 7 小時左右的睡眠。
保持積極心態:避免因壓力、負面情緒等導致的暴飲暴食等不良行為。可以通過冥想、聽音樂等方式緩解壓力。
(四)動態監測:數據跟蹤動態調整
定期監測評估:定期測量體重、身高,計算 BMI,了解體重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調整管理措施。
(賓陽縣衛生健康局)
?
注:如果是有基礎疾病的特殊人群、孕產婦等,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體重評估和管理。